解放思想、以终为始:浅谈专利挖掘与布局

发布时间: 2021-09-16

作者:刘 冰 客户经理、资深专利代理师

引 言

随着知识产权的普及与国家的重视,各大领域的企业为增加实力,不断进行创新以获取知识产权成果。其中,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一部分,是企业知识产权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且在专利申请过程中,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更是重中之重,具体地,专利挖掘与专利布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两者息息相关,即:专利挖掘服务于专利布局,专利布局依托于专利挖掘,专利挖掘呈现在最终所产生的专利数量上,专利布局反应在最终企业是否能够获得相关领域话语权的专利质量上。

一 专利挖掘

专利挖掘是一个非常需要技巧的过程,一般而言,专利挖掘的途径主要分为两种:从项目任务出发、从某一创新点出发、从已有专利出发,具体如下:


1)从项目任务出发 A、找出完成任务出发的组成部分
B、分析各组成部分的技术要素
C、找出各技术要素的创新点
D、根据创新点总结技术方案
2)从某一创新点出发 A、找出项目中的某一创新点
B、找出该创新点的关联因素
C、找出各关联因素的其他创新点
D、根据其他创新点总结技术方案

3)从已有专利出发

A、对项目专利进行整体分析

B、分析目标专利的主要创新点及权利要求

C、分析目标专利的实现方案

D、寻找替代方案&改进方案&包围方案

专利挖掘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切记完美主义!

➩ 2、把握好总体,顺藤摸瓜。

➩ 3、应克服科研工作者普遍存在的低估自己的科研成果的问题。如:发现锂离子电池比锂电池安全(锂容易起火)可以申请专利;继续研究发现磷酸铁锂比钴酸锂效果更好且无毒/便宜,又可以申请专利;进一步发现磷酸铁锂包敷碳技术可以解决磷酸铁锂材料导电性不佳的难题,还可以申请一个专利;通过进一步应用开发,设计出有助于该材料能量稳定存储和稳定释放的结构,还可以申请专利。如此下去,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就会不断的有专利产生

➩ 4、若专利挖掘是在已有其他公司的专利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则申报的专利授权后不属于自主知识产权,需要实施得到前一专利许可,一般双方交叉许可。

三 注意专利挖掘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专利的技术含量必须很高

误区二:简单的结构不能报专利

误区三:必须做出了样品或者技术方案已经经过验证

针对误区一和误区二:

首先我们要明确能否获得专利的依据是专利法对于专利的审查标准,例如:判断专利是否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等,许多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产品做了一点改进,或做了一些技术改造,技术含量不高,有时认为没有原理上的重大突破,因此不能报专利,或认为不能报发明专利,这是对专利申请与审批的误解。

※ 提示:简单的结构更应该通过专利进行保护,防止竞争对手仿制。

针对误区三:

对于机械、机电、电子类的产品而言,构造图、电路图等图示与文字的表述方式可以表达技术的内涵,可以让技术人员清晰了解技术要点,因此,不需要作出样品或样机去论证技术方案的基本可行性,同样样品或样机需要耗费一段的时间与一定的经费,往往导致申请专利的时间拖延,不利于专利的抢先申报。而专利申报是遵循先申请原则,即:同样的技术专利授予先申报者。

二 企业的专利布局 企的专利布 企业专利

企业专利布局,包括商标布局都一个目的,就是保护自己的产品产权,防止他人仿造侵权,也可以防止他人耍知识产权流氓。一般而言专利布局的途径主要分为三种:以保护核心技术研发成果为目标进行专利布局,以对抗竞争对手为目标进行专利布局,以获得市场准入或参与行业竞争为目标进行专利布局,具体如下:

1)以保护核心技术研发成果为目标进行专利布局


企业应首先通过分析评议自查已有专利组合的疏漏。如:是否存在他人通过规避设计来绕开企业专利的可能;是否能为企业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成果提供完整的保护;是否对企业产品或技术创新涉及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均进行了专利布局;专利权是否稳定等等,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布局规划。

可以以企业自身优势核心技术为出发点,围绕技术的基本方案、该技术在产品中的主要应用方式等建立核心专利保护圈;再针对技术的重要改进方向、主要应用扩展领域以及关键配套支撑技术提前建立外围专利屏障。

最后适当向上下游扩展,通过产业链专利布局增强整体保护效力。

2)以对抗竞争对手为目标进行专利布局


企业可根据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市场分布和规划情况、研发资源重点投入方向以及专利布局状况、在细分市场和细分领域中寻找能够遏制和威胁对方产品发展甚至占据领先地位的专利部署点。

可以围绕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从不同的实现方案、效果、成本、应用等角度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扩展,设计大量的外围专利;其次,再围绕竞争对手技术特点、产品方案的产业化,实现产品升级设置的改进性、支撑性专利。

最后,可以针对竞争对手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和产品拓展方向铺设前瞻专利;或站在行业领域前沿,预埋与竞争对手技术或产品发展趋势相关的重要基础性专利,实现对竞争对手专利的围剿。

3)以获得市场准入或参与行业竞争为目标进行专利布局


企业应重点关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潜在的市场需求,跟踪技术领先者和产业主导者的研发动向,从中发掘未来行业核心技术或可能会被提议纳入标准的技术。

要多检视自身研发成果中可能对产业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共性技术,或多发现可能引领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技术,根据需求部署相关专利。

如果欠缺前瞻性眼光,短期内还可以跟随产业主导者或技术领先者的技术发展趋势或关键技术,布局跟随型专利

三 总 结

在专利挖掘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大家解放思想,要让大家意识到自己的“并不成熟的想法”本质上就是最有价值的发明创造。不是我们没有创新能力,而是我们“定了一个不合理的高标准,把本就是创新成果的东西拦截在了创新的大门之外”;在专利布局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定位的问题:专利布局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保护市场,保护核心技术或者产品,破除市场壁垒?还是打击竞争对手。不同的目标决定了专利布局不同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总体来说,应当以终为始,就是在布局之初就要规划好专利布局的目的。

返回上一页